岚皋县4月14日,岚皋县石门镇双丰村村民李甲顺的am8亚美官网登录背篓“下岗”了。这只背篓陪了他10年。
当天一大早,李甲顺把背篓从石门镇集镇安置小区内的新家搬出来,小心翼翼地绑在摩托车后座上,带到哥哥家闲置的吊脚楼。
放下背篓,李甲顺既轻松又失落:“撂家里,用不上。丢这里,可能以后再也见不着了。”
10年前,就在这吊脚楼前,李甲顺砍了一棵竹子,编成了这只背篓。背篓被放在一进大门的堂屋里,一来用起来方便,赶早一起床就可以背着它到地里干活;二来它是屋里最新的物件,放在显眼处能得到客人的夸赞。在李甲顺矮小破旧的小屋里,除了这只背篓,其他东西都是几十年的“老古董”:脱了榫的木桌子,折了腿的旧板凳,坑洼不平的土灶……
后来,背篓成了李甲顺最贴身的“伙计”。往地里背种子、肥料,从地里往家背土豆、玉米、红薯,天不亮背蔬菜或粮食到7公里外的集镇卖,换些米面油盐再背回家……这些都得靠它。山路陡坡处,攀爬而上,路就像在鼻子尖上。下雨路滑背东西下山,只能手脚并用退着走。每年,背篓都要为李甲顺承载两三万公斤、三四百趟的生产生活物资。
以前,李甲顺住的地方叫三湾,山高坡陡林密。那时,背盐进山、背粮出山对村民来说是常态,还有专门帮人背运东西的职业——“背老二”。“背老二”们经常唱:“三湾三十里,还有十里相送你!”
背篓的“高光”时刻持续了约9年。
2019年2月,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,李甲顺住进石门镇集镇安置小区。这里铺着地砖,墙面雪白,沙发、茶几、液晶电视等一应俱全。李甲顺从没想过,有一天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。
李甲顺是陕西省84.39万名搬迁群众的缩影。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这一目标,全省连续苦干了5年。
搬家那天,想着或许还用得上,李甲顺便带着背篓,一进屋他就发现自己想错了。房子宽敞明亮,把它放哪儿都不合适,最后只好放到阳台上。小区有超市,下楼就能买东西,买菜带个篮子就行。
李甲顺摇摇头——背篓真用不上了!
没多久,李甲顺的妻子进入社区毛绒玩具厂工作,每月能挣2000多元。老宅旁边建起猕猴桃园,李甲顺被园区聘为技术经理,年薪5万元。儿子被扶贫干部推荐学习足疗技术后,每月能挣五六千元。
李甲顺还学会骑摩托车,这下,背篓彻底用不上了。
临走时,李甲顺又摸了摸背篓,和这个“老伙计”告别。此时的背篓,已被磨得光亮,那是历史的印记。(记者 张斌峰)